小猫死了该怎么处理?

焦由东焦由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小时候和小伙伴一起野玩,被邻居家的大黄骂了(大黄是一只流浪狗,特别凶)。第二天小伙伴从家中拿出了一瓶过期的牛奶和一块臭鸡蛋,将牛奶倒在河里,鸡蛋搅烂泼在了大黄的身上。小伙伴认为这样大黄会很生气,但是大黄只是回头看了一眼,扭头走了。

若干年后,当我看到了一本书——《少有人走的路》。书中的第二十四章《厌恶是最好的老师》中提到:“几乎每一件引起我们强烈情绪的事情,都会诱发我们体内一种化学反应。不同的情绪带来的化学反应不同,而厌恶是一种不错的老师。学会接受最讨厌的东西,对获得快乐很有必要。”

看到这里的我哈哈大笑,小伙伴的恶作剧成了我一辈子都无法忘却的笑话,而书中讲的“厌恶是最好的老师”更是让我思绪万千。生活中,当我们面对一些令人厌恶的事物的时候,内心产生的化学反应就是厌恶。面对令人讨厌的苍蝇,我们的心中会产生杀意;看到死去的动物,我们心生同情;看到被污染的大自然,我们感到忧伤;面对乱穿马路的人,我们感觉到愤怒……而这一切的源泉都在于,我们觉得那些事物“令人作呕”,对吗?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有着类似的心理,在某种事物的面前会产生一种“恶心”的感觉,这种“恶心”即是我们常说的“道德”。人们会把一种不好的,抵触的情绪感觉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准,来分辨好坏、善恶。

人们经常为自己定一些规矩,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不可以”“不该”这些行为都是建立在排斥的基础上,即:我不喜欢那样做。所以,我个人认为,道德的底线是建立在反感的情绪上的,是消极的、被动的。

曾几何时,我们提倡学习老黄牛精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但是,当我们看到老黄牛的那一刹那,第一反应也是恶心,那牛身上会散发出的气味,那皮肤以及毛发,还有咀嚼时露出的牙口……所有的一切都不符合我们这一时代的审美标准,所以提倡学习老黄牛精神也被打上了消极标签。

我们不仅不喜欢老黄牛,我们还痛斥老黄牛;我们不仅讨厌老黄牛,我们甚至仇视老黄牛。因为有越来越多的“老黄牛式”人物,他们的辛勤劳作,给我们创造着舒适的生活;因为他们无怨无悔的付出,让我们安逸的坐在温暖的屋里,吃着可口的食物,却将手中的果皮随手一扔……

当我们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批判老黄牛的时候,是否应当想一想,老黄牛为什么这样?它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它只是一味地听从主人的使唤,这种遵循着自然法则活下去的动物有什么错?

当你厌恶某种事物到了极点的时候,你也就失去了那种事物的价值,因为“恶心”往往令视觉与感官麻痹。

试着去喜欢某种事物吧,不只是小猫、小狗,任何东西都可以。

试着去喜欢某种事物吧,你会有意外的收获和不期而遇的惊喜。

试着去喜欢某种事物吧,你的成长路上将不再彷徨与迷茫。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