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养的鱼为什么会死?
1、鱼缸中水分的蒸发量远远大于外界,所以夏天必须增加打氧的频率和强度,以保证鱼儿正常的活动量和呼吸的需要; (水中溶氧不足会导致鱼类窒息死亡)
2、温度过高导致鱼类代谢加快,对氧气的需求大大增加,特别是热带鱼需要在鱼缸中种植花草或者使用过滤设备来维持水中的有氧含量;如果是冷水鱼,则需要加强打氧,增氧设备不能断; 3、夏季昼夜温差大,很容易出现夜晚水草和浮游植物吸收氧气,白天释放氧气的“睡眠现象”,因此晚上也需要开启打氧设备。
4、保持水质的良好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饲养密度合适,可以减少换水的频次,但每次换水量要控制在总容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间,新水可以有效缓解由于高温导致的PH值变化和水体含氧量降低的问题; 如果需要换水,最好在早晚低温时段进行,避免水温突变给鱼带来的应激反应。
5、投喂管理也很重要,高温季节鱼的食欲会下降,不宜大量投食,以免残饵腐败引起水质恶化,建议少食多餐,勤投喂,在傍晚时也可以适当投放一点新鲜饵料以吸引鱼类摄食,增进其新陈代谢,保证抵抗力不降低。
夏季是饲养鱼儿的困难季节,高温使水中的氧气含量减少,而且天气变化无常,忽冷忽热,是鱼病高发期,管理不好极易导致鱼儿生病甚至一窝端。因此,要想养好鱼,尤其是度夏,必须注意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喂养要适度 鱼儿在15℃-30℃都是活动、摄食,此温度段内,水温越高鱼儿越活跃,摄食越多,生长速度也快。但这个季节喂养一定要适度,一般不超过鱼腹的1/3,一天喂一次,并且要定时。喂养过度,鱼儿过饱,长时间在高水温中活动,容易疲劳而死。小鱼长速慢,应少喂;大鱼生长速度快,可多喂。
二、精心护理 夏季一般不宜搬动鱼缸和抓鱼。缸内少倒水、勤倒水,一般7天—10天倒一次,倒水量为缸水的1/4左右,保持水质清洁。每次喂食后,缸内残饵要及时捞干净,避免污染水质。
三、精心整缸 夏季整缸不要一次性全部倒完,留1/2的老水,可保持水的稳定。重新加水要用晾晒2天的水,或用温泉水、井水。鱼种放养密度应适当小些,每5公斤水可养1尾长7厘米—10厘米的鱼。鱼体出现烂肉、烂尾、腐烂病时,可用20%的食盐水浸洗3分钟—5分钟,再放入修复液中静养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