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鱼怎么看雌雄?
这似乎是一个生物进化的难题,因为从进化论角度来说,选择交配对象时没有性别这一说,只有强壮和弱者之分,因此物种应该逐步向最强壮的一方发展,即同性繁衍的雄性个体越来越强壮,而雌性则相对弱小而呈瘦小趋势。但人类观察到的事实却不是这样,大多数动物在交配时都是选择异性,而且雌雄两性相差不大。
然而有一些动物却违反了这个规律。例如蜗牛、蚯蚓等低等动物在交配时,公母不同形;再如鸟类、爬行类(除鳄目)等,公鸟的羽毛颜色往往更漂亮艳丽,而雌鸟则颜色平淡;另外就是鱼类了,海水鱼很多雄性有美丽的大尾鳍,而雌性的尾鳍都平平淡淡。最明显的莫过于鳄目了,除了幼体时期,公母外貌几乎一样!难道是生殖红利(交配后的生理效益)无法抵消雌雄异形的代价吗?又或是另一种“性别决定”的方式——以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座而定性别。不过这些都不是决定雄激素受体的基因。对于这类反进化论的现象,目前科学尚未能给出合理解释。
其实题主说的这种现象在很多动物都有发生,只不过比较罕见,被称为“两性异形逆转”,或“阴阳异形逆转”(这里为了表述方便,一律称之“两性异形逆转”)。这个现象之所以难解释就是因为从进化论角度看,这是个自相矛盾的现象,不符合物竞天择的演化规律。 当然,事物也有例外,例如人类的性别定型就发生在子宫内,与性染色体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