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碘盐给锦鲤杀菌有什么危害?
用加了碘的食盐来给鱼缸消毒是鱼友常用方法,尤其是刚买回来的新鱼,很多人习惯用加盐的方法来给它们杀菌、消毒,确保鱼儿的健康和安全。 但你知道吗 ?用加了碘的食盐来给鱼缸消毒是有害的!且后果相当严重! 原因是这样的。。。 我们平常食用的加碘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氯化钠),其中含有碘化物(I2)。当把加碘盐溶于水中后,碘化物分子会电离产生碘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而鱼缸中的硝化菌等细菌能够利用氢氧根离子进行代谢活动,同时释放出氧气。但是,这些细菌不能利用碘离子,也无法将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这时候,单质碘就犹如“异类”一般,游离于细菌群落之外。 而这时,如果向鱼缸中投加碘盐,则会产生以下三种情况。
1. 若鱼缸中原本就含有一定数量的对碘离子敏感的生物,如某些藻类、原生动物等低等生物,则这些微生物会直接吞噬掉水中的碘离子,最终使得这些病菌无法存活。
2. 若鱼缸中原本不含有对碘离子敏感的生物,那么一旦投入碘盐之后,由于上述反应可逆,当氧气充足的时候,细菌可以利用氢氧根离子将碘离子还原成无味的碘分子,进而形成单质碘。单质碘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人体及鱼类均有一定毒害作用。
3. 若鱼缸中原本也不含有对碘离子敏感的生物,也没有能吸收利用碘离子的微生物菌群,则无论加入多少碘盐,都无法使单质碘生成,更不会对其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以上三种情况,我们通常称之为“消毒作用”、“腐蚀作用”以及“钝化作用”。其中,前两种情况的消毒作用是在细菌群体中进行的,属于“自发过程”;而后一种情况的钝化作用则是由单个细菌细胞通过酶的作用进行的,因此称之为“细菌细胞催化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不管上述哪种过程的发生,其参与反应的细菌细胞都必须同时具备两类特殊酶——氧化酶和碘化酶。否则,任何一类酶缺失,都有可能造成前述反应的进行而导致不良后果发生。 所以,当看到鱼儿在吃食时,嘴部有泡沫状分泌物冒出时,就说明此时正在消化着刚刚摄入的食物,而口腔内正在发生着复杂的生化反应。这其中,就有有可能含有对碘离子敏感的生物存在,并正在进行着上述第一种情况下的反应。
使用加碘食盐对鱼缸进行消毒是有风险的,尤其对于那些本身就有炎症的鱼缸来说更是不利。因为加碘食盐的主要有效成分就是碘化物(I2),这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一旦遇到鱼缸内的细菌微生物,很容易导致其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 在使用加碘食盐给鱼缸消毒时一定要格外注意,避免造成伤害。